在工商业屋顶光伏项目中,直流汇流箱是连接光伏组件串与逆变器的核心设备,其作用是将多路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汇集后,通过直流电缆输送至逆变器。支路数作为直流汇流箱的核心参数(指可接入的光伏组件串数量),直接影响系统的汇流效率、可靠性及成本。若支路数不足,可能导致组件串 “超额接入”,引发电流过载、发热等问题;若支路数过多,则会造成设备闲置、成本浪费。因此,合理选择支路数需结合装机容量、组件特性、屋顶环境等多维度综合分析。
直流汇流箱的支路数本质是 “输入接口数量”,每一路对应 1 串光伏组件(由若干块光伏组件串联组成)。其核心作用包括:
集中汇流:将分散的组件串电流汇集,减少直流电缆的使用量,降低线路损耗;
保护功能:通过支路熔断器或断路器,避免单串组件故障(如短路、接地)扩散至整个系统;
监测功能:部分智能汇流箱可通过支路电流传感器,实时监测每串组件的运行状态,便于故障定位。
因此,支路数的选择需实现 “供需匹配”—— 既满足项目总组件串的接入需求,又避免接口冗余导致的成本上升。
工商业屋顶光伏项目的装机容量通常在 100kW 至 10MW 之间,组件类型多为高效单晶 / 多晶组件(功率 500W-670W),屋顶空间紧凑且可能存在烟囱、通风口等遮挡物。选择支路数时需重点考虑以下因素:
装机容量是确定支路数的基础。计算公式为:
总组件数量 = 装机容量(W)÷ 单块组件功率(W)
总组件串数量 = 总组件数量 ÷ 每串组件数量
例如:1MW 装机容量,采用 600W 组件,总组件数量为 1,000,000÷600≈1667 块。若每串由 22 块组件串联(常见配置),则总组件串数量为 1667÷22≈76 串。此时,汇流箱的总支路数需≥76 串(需结合单台汇流箱的支路规格组合)。
组件串的串联数量(每串多少块组件)直接影响总组件串数量,进而决定支路数需求。每串组件数量需满足两个核心约束:
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(Voc)随温度降低而升高(温度系数约 - 0.3%/℃)。为避免组件串在低温环境下的开路电压超过逆变器的 “直流输入电压”(通常为 1000V 或 1500V),需计算低温下的开路电压:
低温开路电压 = 单组件 Voc × 串联数量 ×(1 + 温度系数 ×(标准温度 - 低环境温度))
例如:单组件 Voc=48V,标准测试温度 25℃,项目低环境温度 - 10℃,温度系数 - 0.3%/℃。若逆变器直流电压为 1000V,则:
48V × N ×(1 +(-0.3%)×(25 -(-10)))≤1000V
48V × N × 0.895 ≤1000V → N≤23.3,即每串 23 块组件。
同时,组件串的工作电压需落在逆变器 MPPT 电压范围内(如 600V-1000V),避免 MPPT 跟踪效率下降。
组件串的短路电流(Isc)是汇流箱支路的电流上限。汇流箱支路通常配备熔断器或断路器(额定电流多为 10A、15A),需满足:
组件串短路电流(考虑温度修正后)≤ 支路额定电流 × 1.25(安全系数)
例如:单组件 Isc=12A,温度系数 0.05%/℃,环境温度 40℃,则高温时短路电流为 12×(1 + 0.05%×(40-25))=12.09A。若支路额定电流为 15A,12.09A×1.25=15.11A≈15A,满足要求。
汇流箱支路数规格常见有 4 路、6 路、8 路、12 路、16 路(多为偶数,便于对称布局)。支路数越多,单台汇流箱的成本越高(但单位支路成本可能更低)。例如:12 路汇流箱价格约为 8 路的 1.3 倍,但接入 12 串时,比用 2 台 6 路汇流箱(价格约为 12 路的 1.5 倍)更经济。
同时,支路数过多会增加汇流箱内部的并联节点,若工艺不佳可能导致接触电阻上升,增加能量损耗;支路数过少则需更多汇流箱,增加电缆和安装成本。
以一个 500kW 工商业屋顶项目为例,演示选择流程:
电压约束:低环境温度 - 5℃,低温开路电压:
49V × N ×(1 +(-0.3%)×(25 -(-5)))≤1500V
49V×N×0.91≤1500V → N≤33.7,即每串 33 块。
MPPT 电压匹配:组件工作电压(Vmpp≈40V),33 块串联的工作电压 = 33×40=1320V,落在 600-1500V 范围内,合理。
终选择每串 30 块(留冗余,避免电压波动超限)。
当前 700W + 组件的 Impp 可达 18A 以上,每串组件数量需减少(避免单串电流过高)。例如:720W 组件,Impp=18.5A,每串 25 块(总电流 18.5A),此时汇流箱支路额定电流需选 25A,支路数可适当减少(因单串功率高,总串数少)。
若屋顶部分区域有固定阴影(如烟囱遮挡),需将阴影区与非阴影区组件串分开接入不同支路(避免 “木桶效应”—— 单串电流下降拉低整个汇流箱输出)。例如:100 串组件中,20 串受阴影影响,需单独用 2 台 12 路汇流箱接入,其余 80 串用 7 台 12 路汇流箱(80÷12≈6.7→7 台)。
工商业项目常分期扩容,首次设计时需预留 10%-20% 的支路冗余。例如:初期装机 500kW(27 串),计划 1 年后扩容至 800kW(需增加约 16 串),首次选择 4 台 12 路汇流箱(4×12=48 路),可满足初期 27 串 + 后期 16 串 = 43 串的需求。
选择工商业屋顶光伏直流汇流箱支路数时,需遵循 “以装机容量为基础,以组件特性为约束,以屋顶环境为调整,以成本效率为目标” 的原则:
先通过装机容量和组件功率算出总组件数,再结合电压 / 电流约束确定每串组件数量,得到总支路需求;
匹配汇流箱规格时,优先选择与总支路数接近且预留 5%-20% 冗余的方案;
场景(阴影、高功率组件、扩容)需针对性调整,避免效率损失或安全风险。
合理的支路数选择,能光伏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保持高效、稳定运行,同时控制初始投资成本,是工商业光伏项目降本增效的关键环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