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间约束严格:预制舱内设备布置紧凑(相间距离仅为敞开式的 60%-70%),空气间隙与爬电距离设计受舱体尺寸限制,需精确计算小安全距离;
环境影响集中:舱内温湿度、污秽度(如粉尘、凝露)的变化对绝缘的影响远大于户外,例如夏季舱内温度可达 45℃,相对湿度常超过 80%,易导致沿面闪络电压下降 20%-30%;
过电压类型复杂:除雷电过电压、操作过电压外,预制舱内还可能因设备操作(如断路器分合闸)产生陡波前过电压(波头时间<1μs),对绝缘的冲击更。
工频电压下的击穿:长期运行电压作用下,若相间或相对地间隙<小安全距离(如 12kV 系统<125mm),可能因电场畸变(场强>30kV/cm)引发击穿;
操作过电压下的闪络:断路器操作产生的操作过电压(峰值可达额定电压的 3-4 倍)可能使空气间隙在短时间内击穿,尤其是当间隙中存在导电微粒(如金属粉尘)时,击穿电压可降低 40%;
陡波前过电压的冲击:雷电侵入波或设备分闸产生的陡波前过电压(波头<1μs)会使空气间隙的有效击穿距离缩短(“距离效应”),例如 12kV 系统在陡波下的小间隙需比工频下增加 20%。
污秽积累:舱内粉尘(如金属氧化物、纤维)附着在绝缘子表面,受潮后形成导电通道,使爬电距离不足(如 10kV 设备爬电比距<12mm/kV);
凝露影响:昼夜温差导致舱内凝露(如夜间温度降至 15℃,湿度 90%),绝缘子表面形成水膜,闪络电压可降至干燥状态的 50%-60%;
材料劣化:绝缘支撑件(如环氧树脂绝缘子)在长期高温(>40℃)下可能出现开裂、起痕,降低沿面绝缘强度。
材料介电常数差异:例如,瓷质绝缘子(ε=6-8)与空气(ε=1)的介电常数差异大,交界处易产生电场集中(场强畸变系数>3);
结构设计缺陷:如绝缘子安装位置不当(靠近金属尖角)、电缆终端弯曲半径过小,可能形成局部高场强区域(>20kV/mm);
老化与兼容性:不同材料的老化速率不同(如硅橡胶在紫外线作用下老化快于环氧树脂),长期运行后可能出现密封失效、界面分离,导致绝缘性能下降。
雷电冲击耐受电压(LI):抵御雷电过电压,12kV 设备通常为 75kV(峰值),35kV 为 185kV;
操作冲击耐受电压(SI):针对操作过电压,35kV 及以上设备需考虑,如 35kV 为 95kV;
工频耐受电压(AC):长期运行电压下的绝缘强度,12kV 设备为 42kV(有效值,1 分钟)。
小安全距离公式:
电形状修正:
球 - 球电(k=1.0):间隙按标准值;
棒 - 板电(k=0.7):间隙 = 标准值 /k(如 12kV 时 125/0.7≈179mm);
布局优化:
基本爬电比距:
防凝露措施:
绝缘子与套管:
12-35kV 设备优先选用硅橡胶绝缘子(憎水性好、耐污),110kV 及以上选用环氧树脂浸纸或瓷质(机械强度高);
介电常数匹配:选择与空气介电常数接近的材料(如聚乙烯,ε=2.3),减少界面电场集中;
伞裙设计:采用 “大小伞交替” 结构,增加沿面距离的同时避免粉尘堆积。
电缆与终端:
高压电缆选用交联聚乙烯(XLPE,耐温 90℃),终端采用预制式(EPDM 或硅橡胶),界面压力均匀(>0.3MPa);
电缆弯曲半径≥12 倍直径(如 10kV 95mm² 电缆≥12×20mm=240mm),避免绝缘损伤。
结构件绝缘:
避雷器配置:
12kV 预制舱内每回出线安装氧化锌避雷器(残压≤52kV@10kA),与被保护设备的距离≤5m(减少过电压波前陡度);
35kV 及以上采用 “氧化锌避雷器 + 过电压保护器” 组合,响应时间<10ns。
接地与屏蔽:
操作过电压抑制:
绝缘设计:
电场优化:
断口绝缘:
操作机构绝缘:
终端绝缘:
穿墙套管:
绝缘强度试验:
工频耐压试验:对母线、设备分别施加 1 分钟额定耐受电压(如 12kV 施 42kV),无击穿、闪络;
雷电冲击试验:对相间、相对地施加 1.2/50μs 冲击电压(如 12kV 施 75kV),正负性各 10 次,无击穿;
局部放电试验:在 1.1 倍额定电压下,设备局部放电量≤10pC,母线≤5pC。
环境适应性试验:
湿热试验:在 40℃、95% RH 环境下放置 48 小时,随后测试绝缘电阻(≥1000MΩ)和工频耐压,无异常;
污秽试验:在盐雾(浓度 0.1%)中放置 168 小时,测试沿面闪络电压(不低于标准值的 80%)。
在线监测:
安装局部放电传感器(超高频 UHF 或超声波),实时监测放电信号(灵敏度≤5pC),发现异常时预警;
舱内部署温湿度传感器(精度 ±2% RH)、SF₆气体传感器(若有),当湿度>80% RH 时启动除湿装置。
定期维护:
每半年清洁绝缘子表面(用干布或专用清洁剂),测试表面憎水性(接触角≥80°);
每年测量绝缘电阻(用 2500V 兆欧表,≥1000MΩ)、介损(tanδ≤0.005),评估绝缘老化程度;
雷雨季节前检查避雷器状态(泄漏电流≤50μA,动作计数器正常)。